另類小一選校指標 支援SEN的學校包容度高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6/09/15 10:32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3

分享:

分享:

上集談過一些很客觀的選校條件,今集想進一步從「價值觀」上去探討選校的標準。大家並不必要認同某一方面的價值標準,但若能考慮過才選擇就能盡量避免錯配。多元社會,「鹹魚青菜」,大家選對口味就是。

1. 特殊教育需要(簡稱「SEN」)及小數族裔

要知道學校的包容程度,是否真的因材施教,看其對SEN和小數族裔學生的支援就最實在。

要強調一點,真正幫助需要關注的學生並非不斷的補底班,硬要把所有人也拉到同一條線:這樣只會令原本在校內已有挫敗感的學童百上加斤!

注意事宜:

a) SEN 學童或外籍同學需要更多的包容、了解及接納:老師如何處理及教導,有開放的空間讓家長正面反映學生之間的相處問題等,都能反映出學校的宗旨和遇事應變能力。

b) 能夠把自己的子女早放在實質多元的環境上成長,才是最好的品德與人際關係教育。況且,一些多收小數族裔學生的學校都打正旗號以平民國際學校作招來。

c) 與其排斥與己不同的一群,倒不如與小孩共同學習如何面對人際關係的困難和建立同理心。正視社會問題才是反思進步的生命教育。

2. 普教中

現時粵教中小學是小數,大多數小學都有推行程度不一的普教中:有些是全校,有些是分級,有些是同級分班,分班又可能是因為成績非自己選擇。

所以在比較前需要清楚分別各種細節出來。這些資料較公開也早已有人整理作資料庫上網供參考。

注意事宜:

a) 除此以外,如果能真正了解該學校為甚麼要推行普教中就更好。部份學校切實相信普教中的成效,部份學校則因為資助額而進行教改。

b) 在課堂上進行普教中時,對普通話較差的同學有沒有適當的支持及包容,便需要從校長口中,用家分享或家長經驗才得知。

c) 要緊記,中文不只是我們最常用的語言,更是我們的「思想語言」,別只以政治取向或人云亦云的現實主意去選擇。

3. 國民/公民教育

不是要把教育政治化,但事實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公共教育都有灌輸國民意識的部份。家長可從辦學理念和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學校是否適合。

就如你是一個虔誠基督徒,照道理是不想把子女送到一所佛教學校,每天接受佛教思想吧?看國民教育也是一樣。

注意事宜:

a) 要知道學校的立場,可以從辦學團體,校長背景,校董會的組成,在公開場合或著作上的政治態度,在網上應該可以搜尋有關資訊。

b) 如果能知道有關學校的早會內容、升旗禮、認識國情的工作紙及有關內地交流的安排等,就更加清楚了。

4. TSA(全港性系統評估)

今年試行了小三改版TSA,學校如何應對教育局的邀請就可以知道學校的取態。雖然同樣是不用參加,但是沒被邀請或拒絕邀請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。

注意事宜:

a) 更實質的標準就是要知道有關TSA的練習數量和有否補課安排。

b) 還有就是,學校有否咨詢老師、家長對TSA的取態,直接顯示出學校的開明程度。

以上種種,甚麼是必要,比重如何,還得要家長自己取捨。基本要決仍是要「了解」和選「合適」的。

【其他熱話】另類小學選校指標 考慮返學路程比名氣更重要

【其他熱話】小一派位15分不要服輸 3個原則提高成功機率

原文刊於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Facebook 專頁,TOPick 經授權轉載。

撰文 : 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